發表時間:2024-11-21 09:33:52 點擊:0
最近,一位北大教授成為24小時照護者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,也再次將失能老人照護難題推到公眾視野。
北京大學教授胡泳的母親今年85歲,患有重度阿爾茨海默癥。胡泳教授的生活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,他不得不削減在科研、學術上的時間,每天六點半起床,陪母親吃飯、洗漱、曬太陽,除了工作,大部分時候都在家里。
從胡泳教授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,照顧失能老人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勞累,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挑戰。他曾說:“你晝夜顛倒。你懸心吊膽。你面對意外,面對破壞,面對毫無理性的怒氣和敵意?!?/span>
北大教授的經歷,正是照護失能老人現實的縮影。

根據國家衛健委2021年發布的數據,我國失能老年人已經超過4200萬,并且以每年4%的速度增長。
而對失能老人的照護也面臨著困境:日夜不息的照料,不僅耗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,更對照護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挑戰。
他們需要面對老人的大小便失禁、褥瘡、情緒波動等各種問題,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。長期的高壓狀態,容易導致照護者出現焦慮、抑郁、失眠等癥狀。
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《中國家庭發展報告》,失能老人家庭照護者平均每天照護時間超過10小時,其中20%的照護者每天照護時間超過14小時。
龐大的數字背后,是無數家庭默默承受的重擔?!耙蝗耸?,全家失衡”的困局。
那么,如何才能擺脫“一人失能,全家失衡”的困境呢?
發展專業的養老護理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,為失能老人提供專業的護理和照料,減輕家庭的負擔。
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,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。
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,為失能老人提供經濟保障,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。
探索建立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險體系,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。
利用智能化設備和技術,為失能老人提供更便捷、更安全的照護服務。
例如,智能床墊、智能呼叫器、遠程監控系統等,可以提高照護效率,減輕照護者的勞動強度。
照護失能老人不應該僅僅是一個人的責任,而是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承擔。
合理的分配照護任務,輪流照料,可以減輕每個人的壓力。

為了應對老齡化,蔚藍至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,布局大健康產業。

蔚藍至善投入健康檢測理療設備,與合作伙伴合作運營“蔚藍至善康養之家”,向來店客戶提供健康檢測、管理、理療服務;
以“蔚藍至善康養之家”為據點,通過專門研發的“岳創”品牌智能設備鏈接需要照護的獨居老人,使蔚藍至善管家,隨時上門服務,把服務帶到家,把產品帶到家,把健康帶到家。
“蔚藍至善康養之家”推廣神奇古典名方、藥食同源珍品——“百芯通”和健康產品,預防治療慢病,守護心腦血管健康;

銷售老年用品、照護設備;打通了國內外就醫綠色通道,提供大中城市三甲醫 院陪診、陪護、康復服務以及赴日體檢、就醫服務;
提供全國各地的康養旅居服務、養老保險服務、法律咨詢服務。
蔚藍至善,誠邀您的加入!

抓住機遇,參與康養:加入蔚藍至善,共創康養事業的未來!
投身健康,成己達人:選擇健康事業,共建健康中國的明天!
抓住風口,互助養老:我們攜手同行,敬老積德,尊老得福!
現在行動起來吧!
現在行動→積德行善,共享成果;
萬一病了→人有所醫,樂享人生;
當你老了→老有所依,安享晚年